在豆瓣上看到西安疫情的相关信息。截图中是华商报微博的评论,都是批评防疫政策的。

我不在西安,不知道真假。我打开微信发现页里的朋友圈,往下翻了一个月。在我的老师和同学的朋友圈中,确实没有看到批评的言论。

首先想到的是学新传的老师同学沦为政府的传声筒。但随后一想,似乎缺食物这种事情本身也轮不到这群人。大学老师无论怎么说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这种割裂感不仅仅体现在微博、豆瓣、微信之间,甚至在同一个个体之间也存在。截图中华商报的微博评论区与另一条微博的评论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次疫情复发,居民食物短缺、应急电话打不通等状况都要重演一遍。收到食物的和没收到食物的情况自然都有,两者应该都是真的。于是网络上能听到两种声音。况且,从几百个评论里也无法推测出整个西安的防疫情况。虽然我们经常说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但那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实现。在现实中,整个西安如果真的只有小部分人没收到食物,那么这一小部分之外的人似乎也不能对政府过多苛责。

所以,事情的根本,也是最让人生气的是,这一小部分人说出了自己的现状,但华商报这些媒体从未回复过这些人一个字,而是继续发着“正能量”的微博。因为媒体未将目光转到此处,也就不会有人为此负责,更不会从中吸取教训,为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而形成预案。(注:今天看到西安妇联将孕妇流产的事情上报。西安也开通了孕妇绿色通道。且看后效。)

依我在西安呆了四年的经验来看,虽然不能给西安一个全面的印象,但其恶心人之处确实不少。但其他城市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否认有比西安做得更好的,但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在比烂。全世界都快烂完了,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所以不得不佩服设定控主页作为一个“反人类主义者”的豁达。他会多种语言,会每天看各国新闻,无比关心这个世界,却也无比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我既看不惯说什么不要给境外递刀子的“爱国”言论,也不喜欢一味的、不先证实事件真实性的批评。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批评是不自由的,赞美更无意义。所谓的批评不过是在社交媒体发个截图或者几十个字,能起到什么作用?没有批评能以几十个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为此写一篇万字长文都不为过。脚踏实地,一点点尽己所能地去改变才是意义所在。

不应让批判沦为无意义的发泄,这样的批评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批评,表示我们没有失去愤怒的勇气。这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化悲愤为力量,而只有行动才有力量,才是真实的。

古希腊人的激情概念还包含着一种不顾一切要破旧立新的愤怒。而今的愤怒顶多是不快和不满,破旧立新是不可能的,现存事物会继续存在。(韩炳哲:《爱欲之死》,中信,2019,p68)

在这种事件中,唯有切实地帮助才对受难者有益。然而,正如波兹曼所说,当今时代的人信息—行动比很低。

对于解决中东的冲突,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对于解决通货膨胀、犯罪和失业问题,你有何高见?对于保护环境或降低核战争危险,你有什么计划?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反歧视行动计划和伊朗巴哈伊派教徒遭受的残暴行径,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我可以大胆地帮你回答:你什么也不打算做。(波兹曼:《娱乐至死》,中信,2015,p85)

所以,众生皆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