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札记

印刷之前:没有童年的时代

古希腊:对杀婴没有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但因为有教育,波兹曼还是把“童年”概念的源头归之于希腊。

古罗马:发展了羞耻心。

中世纪:识字率低、没有教育、没有羞耻观念,这些原因使得童年在7岁就结束。(《儿童的世纪》对中世纪的儿童状况有很详细的描述,可参看。)

媒介学的视角一般都要从历史的角度开始,用历史的方法思考(p188)。可惜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还是太少了。

印刷与童年概念的发明(1450-1950)

印刷机发明后50年到250年是“童年”的摇篮期。17世纪之后童年的概念普遍存在。印刷时代下儿童的定义就是没有阅读能力的人(p28)。

促进童年发展的两个因素:

  1. 用阿尔杜斯与蒙田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人(包括儿童)的价值的肯定。(可以放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自我意识并没有强调成人与儿童的区别。)

  2. 知沟(knowledge gap)。非大众传媒下的知沟,而特指印刷发明后,识字的成人与不识字的儿童之间的知沟。

新教徒为缩小知沟出了大力。1560年,他们呼吁在英国建立全国性的教育体系。凡是重视识字能力的地方,就会有学校,凡是有学校,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p57),schoolboy成为儿童的同义词(p60)。之后学校还承担了道德教育的功能,以唤起儿童的羞耻感

家庭也担负着教育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培养只能由足够经济实力的家庭承担(即中产阶级),之后才逐渐普及到普通家庭。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毫无阻碍的。18世纪的美国不存在庆祝孩子生日的习俗。1890年之前93%的儿童从事成人的劳动。1875年才有纽约儿童报护协会,而美国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于1866年。

波兹曼还论述了洛克、卢梭、弗洛伊德、杜威的教育理念。洛克认为儿童是空白的书写板,强调后天的学习。卢梭认为儿童是一株野生植物,强调其自然状态。弗洛伊德则是综合了洛克与卢梭的观点。既强调自然状态,也强调理性教育。

电视之后:儿童与成人区隔的消失(1950-)

电子媒介与图像革命使得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隔消失。因为儿童也能较容易地理解电视与图像。起码理解电视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识字那么长。

从娱乐的角度:

  1. 骑木马、捉迷藏等游戏的消失。(既然伯里克利时代已有捉迷藏,那么捉迷藏就不是童年概念发明之后才有的游戏,或者说,童年跟捉迷藏没多大关系。)

  2. 儿童游戏的职业化(波兹曼举例棒球运动,其实所有的职业选手都是打小就训练。现在的电竞更是这样。王者荣耀可以同时体现这两点。小孩与成人玩同样的游戏,那么这个游戏的职业年龄必然会相对较低)。

从社会的角度:

  1. 没有“专属于儿童的新闻”,所以波兹曼说新闻对童年的影响更大。媒介事件的制造,电视发掘文化中的禁忌来吸引观众。(曾经是)可耻的行为通过媒体公开揭露,然后使之合理化,从而转化为“社会问题”或者“另一种方式”,这是波兹曼认同的。但把这些话题完全不加限制地公之于众(特别是儿童)还是不行的(p119)。

  2. 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多,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这似乎是网友大力呼吁的事情)。

波兹曼强调儿童这十几年里不应当过多了解成人世界。同时,儿童拥有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才能走向成熟(p66),成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世界(p72)。这意味着童年(上学)是无所谓快乐的。

前者是娱乐&社会,后者是学习。娱乐的世界与成人无区隔,学习的世界仍然有区隔。不然大众也不至于只讨论高考作文。

“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是曾拥有童年的证明(我国的电视时代落后与美国几十年)。随着二次元们年龄的增长,动漫、特摄、游戏王、赛尔号洛克王国成为了ta们的童年回忆(感觉这些似乎不是大部分女生的童年?或者说,这仅仅是小部分二次元的童年,而不是绝大部分人的童年?)。

这个时间是很短暂的。当二次元们长大,扭转了这种观念。那么当下的儿童似乎就没有了童年。以我不老不小的二次元经历,动画和特摄都有从子供向到成人向的变化(可惜相关研究还是很少)。只不过奥特曼又返回了子供向的道路,万代觉着还是小孩的钱好赚。现在的动画番剧几乎没有儿童的位置。当老二次元与新二次元看着同样的番剧,无怪乎会有先审后播了。不知波兹曼会不会认同那些以小孩子为由举报各种动漫的人?波兹曼似乎没提分级制度,因为电视没办法做到,如今的互联网更没法做到。

波兹曼说编程比较复杂,因此可以作为新的区隔。那么现在的儿童编程是加速了童年消逝还是保留了童年呢?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小孩无暇用互联网进行娱乐是否是另一种童年的消逝?

权威、代沟与区隔

波兹曼引用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与承诺》,说明电子媒介使得成年人的权威消失,继而代沟被填平。

米德的书我没读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清楚。这里仅写一点对波兹曼的浅显思考。权威的消失并不代表代沟的消失。代沟也不等于区隔。

波兹曼认为这三者是递进关系的(p122)。权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孟子说,爵一,齿一,德一。现在估计还要加一个知识。波兹曼强调的就是知识权威与道德权威(p123)。儿童通过电子媒介,发觉成年人的知识与道德也不过如此,这并不一定减少其与父母、老师的代沟,反而可能加剧其反叛心理。成人都没做好的事情,又怎能要求儿童呢?

代沟与区隔的年龄段不一样。80岁的人与40岁的人会有代沟,但两人没有波兹曼所说的区隔。00后与90后用着同样的互联网,在娱乐上没有区隔,但学习上的区隔仍然会产生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