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要论》札记

此书选的版本是岳麓社的《民国学术文化名著》里的。商务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里也有此书,相较于岳麓本,还增加了几篇文章。之前看《乡土中国》,商务馆也附加了《生育制度》与《乡土重建》。这个行为很好,毕竟大部分人多少还是想看生蛋的鸡。

还有一点可说。咱读书少,不知道李大钊原名李耆年,字寿昌,名字皆寓意长寿(可惜天不遂人愿,38岁就英年早逝)。后来才改名为大钊,改字为守常,与寿昌音似。

1.什么是历史

人类的生活,从历时性的角度看,就是历史。从共时性的角度看,就是社会。

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变革。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而是存在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都值得思考。)

其中李大钊还区分了典籍中的历史解喻的历史(活的历史、历史本体)

典籍的记录除非遇上出土简帛,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关于典籍的解喻却会经常变化。科学的历史观修正了神学的历史观,所以也就有了疑古。

其实如果广义的来看,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学术。诸子学、经学、玄学、词章学、义理学、小学。不同的学问对于经典的解喻就不同。

而活的历史(历史的本体)不能在典籍中找,而是在社会中经过充分的解喻才能发现。

2.什么是历史学

与前一章相关,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也就是社会的变革。

史学的三阶段(或曰三目的):记述之,理解之,推论之。

记述是明其来历,详其颠末。这当然是史学最基础的。更进一步,理解着重史实间的因果联系。推论则重历史理论。

这里有一点值得说明。p18说史学因研究因果而与其他科学无异趣。p19、20则说史学因研究因果而与其他学科性质迥异。而史学理论则与其他学科同性质、同步调。以我有限的学识判断,此处应该是前后矛盾的。

3.历史学的系统

李大钊列了一个表,甚是清晰,在此不赘述。

由个人到人类,范围不断扩大,有传播学人内传播到大众传播那味了。

历史学的系统

4.历史学与其他科学

第四章介绍了培根、圣西门、孔德、维柯等人的史学观点。这方面我了解很少,没啥想说的。(不过原文中好多外国人名的英译,虽然要保持文本原貌,但可以加一个注释吧。)

5.历史学与文学、哲学、社会学

本章花了很大的篇幅说历史与哲学的关系,甚至还列了个表。可惜这个表我觉得不够条理,哲学史(6)与历史哲学(2)应当分属两个学科,却同被列到史学对哲学的影响里了。我对此稍作改动,使其相对应,见下表。

历史为主体哲学为主体
哲学成为史学的研究对象(史1)历史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李大钊所列哲1、4、5点。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家传记研究与哲学史当有区别。)
哲学指导历史观(史2)历史指导哲学的观察法、思考法(哲3)
哲学史(哲6)历史哲学(史4、哲2)

中国的史学传统很发达。于是各种学科的研究都容易变成史学的研究。比如哲学研究成了哲学史研究。赵敦华说中国人热衷德国哲学,就是因为其哲学史观与本国的史学传统相合。

历史长有历史长的好处,历史短有历史短的好处。梁漱溟所谓早熟的文明不知有多少人认同?(李大钊亦有老成之说,不过受马克思影响,而成为一种积极的老成。)再往下说的话,涉及现实问题,容易引发争论。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