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崩溃与乡土重建》札记

《江村经济》“在实地调查时没有理论作导线,所得到的材料是零星的,没有意义的。我虽则在一堆材料中,片断地缀成一书,但是全书并没有一贯的理论,不能把所有的事实全部组织在一个主题之下。”

《江村经济》与《禄村农田》都是在记录与描述作者所看到的乡土,所以读起来有些零散。但其反应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理论性的知识可以在《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这两本书中找到。这些书要对照起来读最好。

乡土之问题

手工业的衰落

广义地说,农村问题的根源是手工业的衰落,具体地表现在经济破产并最后集中到土地占有问题。(费孝通写《江村经济》时还比较年轻,没有考虑到乡村的其他情况。江村受现代工业影响较大,而禄村受的影响就较小)

江村位于江苏,人均农业收入约为68.4元/年,一家支出约为200元/年,不足的都要靠缫丝来赚。一般农户一年在缫丝上可盈余250元。由于日本向美国市场倾销蚕丝,1934年中国蚕丝出口为1930年的1/5。

禄村位于云南,受到西洋工业的影响较小,因为禄村的经济结构的重心在农田,它没有手工业。“除了极少数职业能维持一家专门从事该项职业者的生计外,大体来说,禄村人民的生活差不多全得靠农田来维持。”但是,都市的兴起仍然会吸引禄村的劳动力。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农田也要减产。禄村的解决办法是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播种与收割。晚几天播种的人先去早几天播种的人那里帮忙,然后早几天的再替回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未来禄村是否会像江村那样也未可知。

城镇与都会的剥削

城:以官僚地主为基础的社区,对于乡村偏重于统治与剥削。

镇:偏重于乡村间的商业中心,在经济上有益于乡村。(很多时候,城镇是一体的)
都会:以通商口岸为主体,包括其他以推销和生产现代商品为主的通都大邑。

都会也就是商埠,比如当时的上海,“它从生产者手上拿来的输出原料运了出去,并不拿相等价值的输入还给生产者。它白拿了东西,和外国做买卖,得到的洋货却自己消费了。”整体来说,都会与城镇都需要乡村的供养。正是因为城镇的剥削,乡村才会贫穷。

乡村人才的流失

传统社会讲究落叶归根。在朝廷当官的致仕后回到家乡,还能为家乡做一些贡献。(不过现在的乡贤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了)但当城市发达以后,城市的教育与环境把许多乡土人吸引过去。接受了城市教育的人又怎能继续忍受乡下的落后呢?乡村没有人才,谁又来建设乡村呢?

别说乡村,现在的城市还在不停地进行“抢人大战”。一出西安火车站就被人拉着去落户。人才对地方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乡土重建的路径

放弃农业,开拓工业

这是站在地主的立场说话。“为地主着想,合理的出路不应是加速自己的灭亡,而是适应新的局势,另建他们生活的基础。”

面对西洋工业的入侵,地主若是不能放弃土地,与农民联手应对,那么地主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破环乡土工业的力量是深入、遥远、庞大、有力的,它背后还有着巨舰大炮、帝国主义,有组织的,而且是现代化的。”所以“地主只有以放弃地租为条件来和农民共同克服这危机”。

为什么费孝通要站在地主的立场,为地主谋一条合理的出路呢?“把中国一般中小地主描写成养尊处优、穷奢极侈的人物,我觉得是不太切当的。一粥一饭式的家训即使不能算是实况的描写,地主阶级平均所占的土地面积也可以告诉我们,他们所能维持的也不能太过于小康的水准。”如果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那么其策略毫无疑问是暴力推翻。“如果不给地主阶层一个经济出路,土地问题的解决过程种避免不了暴力的因素。”那样,无数的小地主就会失去生命。

现代工业技术下乡

乡土手工业已经被西洋工业所击溃,那么则不得不想办法把这经济损失补上,否则农民的生活变成了问题。费孝通想的方法是现代工业技术下乡。

“内燃机的发明和在运输方面的运用,卡车、公路的发达,更使货物的集散不必集中在少数据点。电话和航邮又使经营上的往来减少了密集的需要。”这些都是现代工业技术下乡的条件。

现代工业技术下乡还有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配的公平性。家庭的手工业没效率,作坊式的手工业利润又全为资本家所得。所以乡土工业必须是合作性质的。

第二个问题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按照费孝通的设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少了许多租金。有钱也就不需要高利贷,就少了高利贷的利息。这些钱都能促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不饥不寒的水准之下要求人民节约是对不起人民,在不饥不寒的水准之上生活是对不起国家。”促使广大农民节约的可以是政治权力,也可以是节俭的传统美德。

费孝通所说的乡土工业特指轻工业,他“倾向于先发展乡土工业的意思,然后用这种工业里所创造出来的资本去发展较大规模的重工业。”

但是由于国际局势的原因,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如果战后世界仍然单纯由强权所统治,中国除了首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之外别无选择。”“假如存在一个合理的世界秩序,中国将没有理由致力于经济上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这样无可奈何的选择,又苦了中国的农民。

费孝通对乡土发展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现在中国的某些县就依靠生产一些工业小产品来拉动经济。

最后,引用费孝通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政治程度较低的人民,很可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用政治力量积聚资本,计划工业,等这经济基础安定之后,再讲从来没有享受的政治自由等一类在生活上比较了饥寒较为次要的权利。如果这个国家能有这个机会不能不说是幸运,因为一个人民所不能控制的权力能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奇迹。奇迹可以有,但不能视为当然。”

毫无疑问,中国就是那个奇迹。这个奇迹过程中有许多人的血泪,在此,向他们致敬。